“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知真中堂”,然果真如此吗
这句话很简单,意思是说年轻时大多人云亦云地以为李鸿章就是个卖国贼;而当你有了很多的人生阅历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他的难言之隐!
让我们一起看看李鸿章生前留下的一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熄,请君莫作等闲看。
如果你并不知道这是李鸿章写的临别赠言,第一次读到这首诗,会有什么感想呢?相信很多人都会莫名的伤感!
我们很多人都是从中小学历史课本上了解到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始终认为他就是卖国贼,正是他与日本及西方列强分别签下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也许就是“少年不识李鸿章”的看法!
然而,在当时那个西方列强横行天下的年代,弱国无外交就是最大的无奈!李鸿章早年跟随其老师曾国藩一起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起义,后来单独成立自己的“淮军”走上了一条自己的仕途。直至成为满清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他一心图强致力于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他的目的,也是他的战略制衡目标。现在来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借力打力未尝不可。即使是现在的国际外交竞争之下,也同样有着“合纵连横”的策略。比如说,李鸿章希望通过俄德法三国干涉,以达到日本对辽东半岛的主动放弃。事实证明日本人最后迫于西方三国的压力而提出“赎辽费”一事。最后,满清政府只得再拿出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有一件小事,当1898年李鸿章游历西方世界后,从美国乘船归来时要途径日本的横须贺码头换乘摆渡,李鸿章宁死不愿意踏足日本领土,这是他在签订《马关条约》后的誓言,即“此生不履日本”。于是守卫只得用一块木板搭在两船之间,李鸿章颤颤巍巍地走过“独木桥”。足见他的内心深处对于日本恨之深!也可以说,西方世界的繁华与强大让他内心深处的富国强兵愿望更甚!中日甲午一战打破了他的强军梦,或者是中断了他的梦。他是真的恨日本呀……!
怎么说呢?李鸿章这一生前半生还是很顺利很风光的,因为李鸿章有才曾倒背春秋,受到恩师曾国藩的赏识,并且后来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一路顺风顺水的,如果清政府不遭遇变革不遭遇日本侵略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话,也许凭借李鸿章的才能可以位极人臣不说,死后还可以得到较为公正的评价,不至于被人骂的体无完肤,卖国贼三个字钉在了李鸿章的身上。
李鸿章的晚年才是最备受诟病的,因为李鸿章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李鸿章签订的,李鸿章逃避不了这些责任,但如今细想想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只会求和的慈禧太后,满朝只会打嘴仗的文官大臣,那些是可以出来力挽狂澜承担责任的人呢?
的确《马关条约》是李鸿章签订的,但是李鸿章去日本谈判挨了一枪,凭借这一枪替清政府剩下了一亿两白银这事怎么不说呢?李鸿章打算迁都陕西抗衡日本也要慈禧太后点头啊,李鸿章签订了这个不平等条约李鸿章的心不疼吗?屈辱丢人哪,李鸿章是责任人也是清政府的背锅人。
其实《辛丑条约》原定的签字人是一位亲王,但是这位亲王签字的时候手一直在颤抖,他知道签了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这时候李鸿章来了,李鸿章对这位亲王说你还年轻呢,所有的骂名我来背吧,李鸿章就这么签订了《辛丑条约》,本来李鸿章就已经吐血吐的很厉害了,签完了回家以后就吐血身亡了,慈禧听了眼泪潸然泪下,大局未定,再有这样的事没有人站的出来了。
李鸿章也是洋务运动的创办者,但就是创办的晚了些,这些修修补补的技术已经糊不上清政府这条破船了,李鸿章尽力了,乍一看李鸿章丧权辱国是个卖国贼,其实长大了才知道李鸿章心里的苦,做人难哪,做晚清到的中堂更难。
李合肥本人也许还行。
神洲狼烟四起,朝庭重臣,一味退缩,保全自己。
卖国者人人卑视!
恰恰是有李戏这样的人很多,锦衣御食,不知天下苍生为何物?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李鸿章顾全大局,权力受满贼所制?非也!
读过一点历史……一家之言。
宽容的环境,很好。
但,绝不该宽容垃圾!
不敢误人子弟。事非不分。
[祈祷][祈祷][祈祷]天祐华夏!
看看一些伟人对李鸿章评价。
毛泽东:舟大而水浅也。
曾国藩: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美国总统格兰特:和德国宰相俾斯麦;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并称当时世界四大伟人。
李鸿章做出的一些事情,影响深远。
洋务运动
李鸿章在19世纪60年代发动了洋务运动。如派人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李鸿章创办了创办军事工业,开设军事学堂,如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织布局。为中国的现代化还是打下一点基础。
签订条约
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了最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接受俄国人的贿赂,签订《中俄密约》。中法战争胜利前提下,签订了《中法新约》。这些条约都是对国家主权很不利的。
当然能签订这些条约的绝不是一般的人,他也知道这是遭人痛骂、遗臭万年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去签约呢?
少年的时候读历史知道大清有个李合肥贪财无数。如今上了网才发现这是事实。更加可恨的是李鸿章把捞来的钱财藏在敌国境内。令当年的革命群众抄查不到。如今其后人利用当年的赃款开启了洗白模式。真是“宰相合肥天下瘦,世代无耻李鸿章”啊!
仲恺的来历
1、仲恺高新区因位于著名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
2、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仲恺高新区”,行政隶属于惠城区管辖)因位于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而得名,是全国88家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仲恺高新区位于深莞惠区域核心,南靠深圳,西接东莞,毗邻广州、香港。仲恺高新区交通便利,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京九、惠澳铁路,临近广州、深圳、香港机场以及惠州港。
3、廖仲恺(1877—1925)汉族客家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浙江籍的现代作家有谁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晚清第一“巨人”詹世钗,网传身高3.19米,娶英国妻子,是真的吗?后代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詹世钗没有3米多高了,只是一个巨人而已。詹世钗不是巨人症,而是祖传的高个子。
他的父亲身高大概接近2米,所以家里房屋修建的非常高。
詹家在徽州府歙县,现在这里还有他们的故居。
可以看到,房屋的高度远比普通房屋要高,主要就是这家有遗传的高个子。
詹世钗和他的三哥詹世钿的个子比父亲又高出很多,是当地有名的巨人。
詹世钗本来是同父亲、哥哥一起走江湖,靠贩卖老家的砚台为生。
因为他们的个子高,经常能够吸引到客人来围观,生意还是不错的,维持温饱没有问题。
结果在1865年,詹世钗和三哥在上海摆摊卖砚台,恰好被一个英国马戏团老板看中。
晚清巨人詹世钗身高3.19米,这个说法明显有夸大之嫌,未经医学证实。但他获得英国国籍,娶英国女子为妻,生有子女,游历世界并精通多国语言却有其事。
詹世钗,小名詹五九,江西婺源浙源乡虹关村人,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其家族詹氏家谱中,仅记载了他与孩子詹泽纯的名号、生辰及娶妻为英国人,身高并无记载。
据族谱记载,詹世钗的父亲詹真重,身高八尺(约2.48米),被当地人称之为“虹关长人”。詹真重共有四个儿子,詹世钗排行老幺。他二哥的身高也是八尺,虽然没有詹世钗的记载,但却说他是青出于蓝。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詹世钗家中具有高个子基因。外界一直有詹世钗身高超过三米的说法,有早前的文章记载,说詹世钗是世界上最高的人,身高有十尺三寸(约3.19米),还有附有一张140年前的黑白照。
詹世钗的故居在浙源乡一带被称为“长人故居”,他所在的屋子门板有三米高。在当地还有詹世钗的两个小故事,一是说詹世钗两岁时跟随母亲看庙会,饿了站在母亲跟前吃奶,被路人说这么大孩子不像话。
他母亲忙解释说,孩子才刚两岁,只是长的高而已。由此可见,詹世钗当时的身高应在一米往上。还有一则是说詹世钗遇到进屋抢劫的匪兵,坐着的詹世钗猛然站起来,巨人般的身高,瞬间将匪兵吓得逃跑。
据其族人介绍,詹世钗的巨幅照片在解放初还挂在老屋,后来被毁。后来有人根据一张140年前拍摄于香港的黑白照进行过推测,他们旁边的外国人为参考,再根据人体结构比例,得出詹世钗身高为2.35米。
詹世钗确实是个巨人,对于他的事情是有文字记载的,却没有详细的身高数据。
对于网传他身高3米19,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就是一些标题党的杰作,是绝对不靠谱的。
他的身高虽然没有官方数据,但有史料记载,他去世后用的棺木仅有2米6,所以他的身高绝不可能超过2米6。
有证据证明在人类医学史和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高的人是瓦德罗,他是美国人,2米72的身高。
詹世钗生于清朝道光年间,《虹溪詹氏族谱》对此也有简略的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1年12月20日申时生,娶大英人氏,子泽纯。安徽省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人(今属江西)。
在《婺源县志》中专门对“虹关长人”有所记载,县志说虹关长人身高八尺。 不过,县志记载的“虹关长人”却是詹世钗的父亲詹真重。他的二子詹世钟身高也有八尺,大概2米4左右。
詹世钗两岁时,想吃奶,就站在母亲身前吃,村民看到了,觉得奇怪,就指责长人,你都站着有母亲高了,还好意思要吃奶,不怕羞!他母亲听到之后对村民说,孩子还没有满两岁,不要吓着他。据此推测他两岁时已经有一米余长。
长大后他在上海的一家墨厂做工,英国人看见他长得这么高,很奇特。便花钱把他买下,到处表演挣钱。
后来他被带到了英国,机缘巧合地成了一名早期旅欧的华人。并且入了英国籍,娶了一名英国女子为妻,生有一子,但并未遗传他的身高。晚年客死英国。这在清人的《夜雨秋灯录》中有详细记载。
有记者去虹关村采访,村里的老人说,解放初长人老宅的堂前还挂有长人端坐的巨幅照片,可惜后来被烧毁了。现在网上公布的照片据说于1880年左右摄于香港,黑白照片,总体无光,用手摸有凹凸感,但从何而来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天赋奇形、身材硕长、为世人所瞩目的清朝第一巨人,他就是身高3.19米的“巨人”詹世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种种事迹,已于历史中淹没,能够找到的各方资料并不多。据坊间传闻,出生于婺源的詹世钗,因其罕见的身高,被洋人带往世界各地进行各类展览与表演,开启了他的“环球之旅”,最后,詹世钗定居于英国,还娶了一位英国妻子。
关于詹世钗的生平事迹,形形色色的记录太多,其中又冲出了各种猎奇、添油加醋的描写方法,让人们难以窥见詹世钗的真实生活。这就不禁让人感到好奇,抛开坊间流传的话本,詹世钗的真实人生到底如何?
詹世钗照片
据可以考证的资料记载,詹世钗为安徽婺源人,出生于道光年间,是詹家的第4个孩子。詹世钗的父辈就携带有大个子基因,比如他的父亲詹真重,就是因为身高体重异于常人而得名,不过在这一大家子当中,当属詹世钗的身高最夸张。在他18岁的那一年,太平军和清军交战的战火蔓延到了詹世钗的家乡,据说这两支军队看见詹世钗的巨大样貌之后,无人敢攻入詹家,反而是仓皇逃跑。
詹世钗与洋人合照
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只是身高没有传说的3.19米,实际为2.4米,出名后去往英国,娶了个英国老婆,生有2子1女,一家人迁往英国后再没回过国,有个儿子曾在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工作过。
詹世钗生于1841年,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小名五九,人称詹五,他父亲和弟兄几个都很高,今天的婺源当地还有詹世钗的传说,说小时候詹世钗站在母亲身边吃奶,旁人呵斥,说孩子站起来比你母亲都高,还要吃奶,真不害臊,他母亲忙向人解释,说孩子生下来就能长,现在还不到2岁,旁人听后惊诧逃跑。
《清稗类钞》有关于詹世钗的记载“长人詹五,年十五,于田中得一大鳝,烹食之,忽觉其身暴长,观其身长约一丈而极瘦,头大如斗,村人咸目为妖”,这里说詹世钗吃了黄鳝,一夜变长,村里人都觉得他的妖怪,当然是道听途说了,而《婺源县志》有记载“詹世钗,字玉轩,长七尺三寸,依古尺,足有丈余,周历泰西诸国,通华夷方言,四海之内,皆知婺源有长人云”。
而《詹氏宗谱》记载“世钗乳名五九,道光辛丑年生,娶大英国人氏”,实际情况是,詹世钗长大后,本娶一妻,后来妻子身体不好过逝了,詹世钗来到上海,被英国人看其身材高大魁梧,就花大价钱买下,先去往香港,再带往英国,充作展览供人参观,后来还到往菲律宾、新加坡、奥地利等国,最后获得英国籍,还娶了英国太太,生2子1女,当年多位旅欧的华人都见过他,并记载其国外生活。
对于詹世钗的身高,晚清的测量不统一,说法各异,詹世钗去往英国后,有详细的报道和准确的身高测量,1865年《伦敦新闻画报》记载“詹先生身高7英尺8英寸,体重280磅”,换成现代的单位,身高2.4米,体重260斤,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张德彝游历欧洲时,多次见过詹世钗并留下记载“詹世钗高逾八尺,早来英、法,以巨体居奇敛钱,带贩华货,能英、法语,已娶英女为妻,生有二子一女”。詹世钗的儿子詹泽纯曾在英驻上海领事馆工作过,詹世钗1893年去世后,其家人再未回过中国老家,也未托人寻亲。
林桂生晚年的时候杜月笙有没有去探望过她
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杜月笙看望林桂生,但是根据杜月笙的性格,可以推测出来杜月笙就算自己因为某些原因不能亲自去探望,但是最起码派人代表自己过去。
林桂生是黄金荣的夫人,黄金荣、杜月笙是上海的老大哥,而林桂生则是上海的老大姐。黄金荣与杜月笙之所以能够发家,几乎全部都是依靠林桂生的一手提拔。林桂生是一个传奇的女子,他只有今生没有前世,她是突然间出现在上海的风月场所。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金荣与林桂生相识并且结婚。当时的黄金荣一穷二白,他与林桂生结婚算作是入赘。黄金荣作为“巡捕”很多时候不好出手,都是靠着林桂生出面打点关系。可以说黄金荣“上海教父”的名声,是靠着林桂生一手培养起来的。
而杜月笙本来只不过是黄金荣手下的小啰啰,机缘巧合之下被林桂生看中。林桂生设计考验他一番,感觉他是个可造之材,把一家赌场交到了他手里面。靠着林桂生的帮助,杜月笙一点点的发家,最后坐上了青帮老大的位置。
人一旦有了权利,就很容易膨胀。黄金荣发家之后开始厌恶杜桂生,看上了当时的名伶露春兰。甚至因为露春兰,把自己性命差点搭了进去。林桂生与杜月笙多方打点,才把他救了回来。黄金荣竟然不知道教训,还非要迎娶露春兰。林桂生一气之下,带着五万元分手费离开了黄金荣。
一边是自己大哥,一边是自己大姐,杜月笙夹在中间。要真的说起来黄家的一半家产都是林桂生打下来,黄金荣可以忍心抛弃糟糠,但是杜月笙对于这个提拔自己的大姐,当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在西摩路给她置办一套房子,林桂生从此也什么都不管。她靠着带走的钱,再加上杜月笙时不时的接济,日子还算可以。
然而战争爆发后,杜月笙仓皇的前往香港。临走时也没带走多少钱财,而林桂生也失去了依靠。但是杜月笙并没有忘记这个恩人,自己虽然不方便前往上海,但是也嘱托人代自己看望她。要不是靠着杜月笙经常的接济,林桂生晚年会更加凄惨。
肯定探望过的,杜月笙派自己的弟子儿子,冒生命危险从香港回来过一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避居香港,香港不是上海滩,他没有叱咤风云的基础,就自己口袋中为数不多的金银细软,与哪些有恒产恒业者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但更让杜月笙放不下的并不是这些搬不动拿不走的固定资产,而是一个女人,更是一个恩人,不是孟小冬!
而是林桂生,黄金荣的老婆!
林桂生对杜月笙有知遇之恩。想当年杜月笙在黄公馆郁郁不得志,是林桂生给他机会,在黄金荣面前力荐杜月笙。
并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崭露头角,获得上位的资历。
三分靠努力,七分靠运气。没想到杜月笙不走寻常路,反而快人一步,自此平步青云,逐渐成了上海滩数一数二的人物,大有盖过黄金荣之势。
从这一点来说,杜月笙感念林桂生的恩德。对林桂生只有情谊,没有半点不是。
当年黄金荣死缠烂打露兰春,林桂生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没想到自己找了这么一个窝囊男人,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乱了分寸。
杜月笙也是愤愤不平,心里的天平偏在林桂生一侧。
林桂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就是一个女性传奇人物。
可以说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女强人。
林桂生不但帮助黄金荣打造财富和势力的“帝国”,还是杜月笙的伯乐。不然,杜月笙能不能得到黄金荣的赏识也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在杜月笙远在香港后,本人还是没有去看望已经和黄金荣离婚的林桂生,而是嘱咐儿子和门徒去探望帮助林桂生。
在黄振亿把杜月笙介绍到黄公馆时,黄金荣让杜月笙做个小跟班,就是都黄金荣提包倒水什么的。
由于林桂生患病,需要人陪护时,血气方刚的杜月笙挺身而出。
就是这次杜月笙对林桂生的贴身侍候,林桂生看中他的忠心,加上后来杜月笙一人把被偷的烟土又追回来,林桂生又喜欢他办事能力,就向黄金荣推荐重用杜月笙。
这样,杜月笙才有施展本领的机会。由此可见,林桂生就是杜月笙的伯乐。
而且,林桂生对杜月笙的帮助远还不只这些:在民国里给杜月笙买一幢房子成为杜月笙的家,还把自己苏州乡下表妹沈月英做媒嫁给杜月笙。
就连办结婚喜酒的所有费用都是林桂生掏的,这份大恩对于当时穷苦不堪的杜月笙来说无异于再生父母。
杜月笙是当年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曾经的黑帮老大,手下经营着很多产业,对上海滩的经济有着重要影响,不但如此,他在白道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可以说几乎没有他办不到的事情。然而他也并不是黑二代,所有成绩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他刚来上海的时候也受尽苦头,替人卖命,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后来能成为风云人物,和一个女人密切相关,他就是林桂生。林桂生是前黑老大黄金荣的太太,当黄金荣成为上海滩霸主的同时,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女王。
当年杜月笙初到上海时,由于生活问题就投奔在黄金荣门下,杜月笙也是个精明之人,每次办事都令人满意,逐渐的也被黄金荣发现,并且重用,有一次杜月笙把丢失的货物找了回来,这件事更增加了黄金荣对杜月笙的信任,杜月笙也逐渐成为黄金荣的心腹之人,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叫给他办,逐渐接触到林桂生,林桂生也很欣赏这个聪明能干的后生。
当时杜月笙喜欢上一个女子叫沈月英,林桂生得知后一起和黄金荣上门提亲,3沈月英家里也很爽快答应了。此后一些年间林桂生也很照顾杜月笙。然而杜月笙也没有忘记这位曾经帮助他的女人,4他出人头地后百般照顾林桂生。后期杜月笙前往香港的时候,也没忘记这位恩人,5专程探望想带她一起走,只不过林桂生不愿离开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在上海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在1981年时林桂生老人去世了,享年104岁。
七星君感叹: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一路走来都要有贵人相助,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展现他的才华。
杜月笙一代枭雄上海滩的风云人物重情重义,晚年的时候曾经派人冒险探望过林桂生因为想当年林桂生对杜月笙有知遇之恩在黄金荣府上一直提拔杜月笙所以才让他有了机会大展宏图成为响当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