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地道战是课文还是电影
冀中地道战是课文不是电影,另外有一部名叫《地道战》的电影。
冀中地道战这篇课文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地道战电影是1965年拍摄的老电影
冀中的地道战最后拍成什么电影
冀中的地道战最后拍成电影《地道战》。
这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电影,由任旭东执导、朱龙广主演,于1966年元旦在全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冀中的地道战主题曲
《地道战》是1966年1月1日上映的电影《地道战》的主题曲,由任旭东、傅庚辰作词,傅庚辰作曲。
2000年7月5日,该曲入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推选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首金曲”[3]。
中文名
地道战
歌曲时长
3分10秒
填词
任旭东、傅庚辰
谱曲
傅庚辰
冀中的地道战发现什么
冀中地道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冀中的地道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冀中的地道战主要讲了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这篇课文可分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其作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
冀中的地道战中的奇迹有几个为什么
一、地道的构造“奇”。地道四通八达, 高度合适; 设有大洞, 容量大, 用途广; 设有气孔, 可透气, 可采光。
二、地道的防御“奇”。出口隐蔽, 设有机关; 敌人用火攻、水攻、毒气攻等毒辣法子来破坏, 人民总能利用地道的特点加以防备。
三、地道的联络“奇”。既有“无线电”, 又有“有线电”, 通信畅通。
四、地道的作用“奇”。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不仅坚持了生产, 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冀中的地道战相关影片
冀中地道战的相关影片是:《地道战》。该影片是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题材的影片。
该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严酷“扫荡”,消灭敌人,保护自己,河北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