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一号飞机,被传的很神奇,好在哪方面
美国空军一号被称为“空中白宫”,各种生活办公设施一应俱全,武器装备更是武装到牙齿,例如空军一号搭载的“防卫盾”,它能使空军一号抵御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还有“斗牛士”干扰器、AAR-54导弹预警系统、AAQ-24“复仇女神”和美国陆海空天电磁相联的全频侦查网络,能够有效干扰和摧毁来犯之敌的导弹,并寻求附近盟军的战斗机支援。
目前,担纲空军一号的载机是波音747-2G4B,它在1990年开始服役,一共有两架,分属主、副机。目前美国空军已经订购两架波音747-8作为下一代空军一号。而万无一失是美国空军对空军一号的定义,其设计理念更是“总统在地面上能干啥,在空中也能干啥”。空军一号拥有先进的指挥通信和医疗设备,机身上有87条不同电话线,其中有28条能防窃听。加满油的空军一号能在空中待12小时,进行空中加油更是可以续航72小时,这足以将美国总统送至地球任一地点。空军一号还是权力的象征,它也见证了许多历史时刻。例如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飞赴达拉斯,肯尼迪遇刺后,副总统约翰逊就是在空军一号上宣誓继任美国总统。而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空军一号就被列为重点对象,这一天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在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艾玛 E.布克小学访问,随后他便搭乘空军一号飞往路易斯安那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空军基地,等事态稳定后才飞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空军一号的所有乘务员均为军队编制,机长是最高指挥官,上校军衔。谢小秘书邀;
美国“空军一号”飞机,是美国豪华气派的脸面,好在舒适、非常安全!
但有点讽刺意味的是;“空军一号”飞去过的地方,往往没有带去和谐和安全。
美国“空军一号”,泛指美国总统正在乘坐的任何一架飞机。特指为美国在任总统配置的两架由波音747—200客机改造而成专用坐机。
空军一号造价昂贵;
奥巴马使用的空军一号自重350吨,造价35亿美元,相当于100吨黄金。每小时空中耗费18万-20万美元,是普通747-200民航客机耗费(2.4万-2.7万美元)的7.5倍。
空军一号是一只“巨鸟”;
机长70米,高20米,机舱容积4000立方米,地面面积370平方米。相当于六层楼高。飞行时速1128公里,飞行高度是13750米,续航能力达10000公里。可接受空中加油,连续飞行7天7夜。
使用要求;美国总统在白宫能干的事情,在“空军一号”上也可满足做。
“空军一号”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白宫”,总统在地上能干什么,在空中也照干的原则。
机上共有4000平米的空间。总统拥有一个“总统套房”,起居室内有一张席梦思床、真皮沙发、高级地毯、电动窗帘等;套房内还有一间浴室,淋浴设备齐全,总统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起居室的隔壁就是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另外还有一间工作室,里面配有最新的录影设备、投射荧幕、地图。专机上还有第一夫人专用房间、高级官员房间等。机身中段是供总统助手、记者及其他工作人员使用的休息室。
“空军一号”上的下层空间还有一个大餐厅和两个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空中厨房”,可以同时满足100多人的就餐需要。机上还有一个医疗中心,配有一个可折叠的手术台。医疗中心的所有设备完全是采用最先进的尖端器材,遇到任何紧急状况,它都能立即发挥急救功能,甚至比一般的医院急诊室更为现代化。 “空军一号”上的食品采集属于随机模式,为了保证总统的食品安全,通常会在飞机起飞的当天早上,或者前一天晚上去普通超市采集,避免恐怖分子的蓄意破坏。
“空军一号”同时也是“空中五角大楼”,担任临时的美国三军空中指挥中心。机上配备了完善的通讯系统,能为美国总统及其助手提供全球各地正常或机密资料的传送和接收。机上各种电线长度达到3000公里,配置了87条电话线、10台高级电脑、1架大型复印机、1台传真机,以及57架各类天线。机上装配了具备空对空、空对地功能的多重脉冲频率无线电通讯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当“空军一号”在遭遇核爆炸影响或外来电波干扰时,保证机上人员的安全和通讯设备的畅通运作。
服役方式
“空军一号”专机事实上是两架鸳鸯飞机,只要运载总统的主机飞到哪里,备用的副机就跟到哪里。如果主机发生机械故障,总统可以随时换乘备用专机。另外,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时,至少还有1架国家情报局的通讯飞机陪同,目的是监测可能来袭的导弹电波。此外还有2架总统直升飞机、多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以及10辆防弹汽车随行。林肯牌高级防弹车每辆价格在50万美元以上。
严格来说,“空军一号”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称号,在美国空军内部,它不区分飞机的种类与数量,只要是美国现任总统的座机,都统称为“空军一号”(也就是说只要是隶属于美国空军的飞机,无论哪架,只要美国现任总统乘坐,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该飞机即被称作“空军一号”)。今天的总统座机已不仅仅只有两架波音747了,但仍然被叫做“空军一号”。
华为4月发布哪些产品
华为四月份发布会预计会发布华为P70系列产品、华为MateBook X Pro、华为Freelace Pro 2、华为GT4全新配色、华为智慧屏智界S7、全屋智能4.0、路由器Q7等产品。
其中,华为智界S7是华为与奇瑞汽车合作打造的品牌,隶属于鸿蒙智行联盟,该产品于2023年11月上市,华为计划在2024年4月重新发布该产品,产品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
华为在4月份发布了多款产品。
在2022年4月28日的华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Mate Xs 2折叠屏旗舰手机,以及华为智慧屏 V Pro、华为智慧屏 SE、华为WATCH GT 3 Pro和华为手环7等多款产品。
而在2023年4月17日的华为nova11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发布了新一代MateBook D14,并首发了全新华为超材料天线技术,该技术能够提升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假信号”的情况,提供270米超远距离联网的能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关注华为官方网站或相关媒体渠道,以获取最新的产品信息。
华为在4月份发布了多款产品,包括P40系列手机、MatePad Pro 5G平板、MateBook X Pro 2020笔记本电脑、华为智慧屏V65、华为Mate Xs折叠屏手机等等。P40系列采用了徕卡四摄,同时支持华为自主研发的Kirin 990 5G芯片,成为目前市场上性能最强的5G手机;MatePad Pro 5G是首款支持鸿蒙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配置了华为麒麟990 5G芯片,成为业内性能顶尖的平板电脑;MateBook X Pro 2020采用了英特尔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MX250显卡,重量和厚度都大大降低,成为华为笔记本电脑中的一款明星产品。
据官方消息,华为在4月份可能会发布一系列的新品,包括 P40 系列的 Pro+ 版本、MatePad Pro 2、华为耳机 X3 等等。其中,P40 Pro+ 可能会搭载一颗超感知传感器系统,相机方面会更加强悍;MatePad Pro 2 则预计会继承上一代产品的创新设计,将拥有更高的屏幕分辨率和更高效的处理器;华为耳机 X3 则有望搭载高通 QCC5100 芯片,支持ANC主动降噪等功能。这些产品的发布对于华为和整个科技圈都将是一个值得期待和关注的事件。
商业航天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对于该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机器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文宇认为:商业航天的发展不同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领域,这个市场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即国家对航天产业的开放程度,还有国家能否在未来设立以商业航天定位的产业级基金;市场盈利周期比一般科技产业长,且核心技术和人才资源基本都聚集在传统航天产业链中。对于商业航天的发展来说,任重而道远。
目前中国的民营商业航天已经启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4月21日,民营卫星公司天仪研究院宣布公司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5月23日,航天科工集团设立的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开启A轮融资,拟计划增发28.57%的股权。此外,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旗下投资管理平台哈工大机器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中国民营火箭。
中国的商业航天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从资金上,不同于国外的注资模式,我国的民营航天主要靠融资,这造成了中国的民营航天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失败就意味着之前一轮投资人的资本打了水漂,没有哪家投资公司允许反复失败的,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民营企业的火箭到目前一次都没有发射过。从发展时期来说,中国的商业航天起步较晚,国外商业航天比国内发展早得多,例如马斯克2002年就创立了私人火箭公司SpaceX,以低成本提供火箭发射为竞争力。从估值上来说,中国民营火箭公司若出现独角兽,则在概念和市值上能达到SpaceX的水平,或是更高。
从目前航天科工与航天科技的火箭载体数量来看,未来火箭发射市场将出现较大供需缺口,这将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重大机会。对于未来商业航天的发展来说,民营火箭公司需要制造出比传统模式更低成本的火箭以获得生存空间,通过发展开放的非核心零部件的部分产业链,通过减少为保证高可靠性而进行反复实验的过程,以降低火箭制造成本。
此外,未来商业卫星势必成为收集大数据的主流渠道,商业卫星不同于火箭的高风险,其市场的爆发几乎是肯定的。根据目前商业用途卫星发射计划,未来有超过3000颗以上的卫星将要上天。而卫星作为形成物联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覆盖区域远超过地面基础设施,布局卫星物联网将成为这一领域未来企业争夺的方向。除了商业卫星的制造以外,卫星应用的探索已经开始并将进入商业蓝海。
1.可充气的空间站挂件
毕格罗航天公司打算为人类创造一个太空“驿站”。一个名为“比洛奇”空间站模块是该公司最新的产品,它像一个巨大的气球,只要充满气体就能拓展开来,成为空间站的外挂空间。一个这样的模块足足能提供330立方米的空间,相当于胶囊旅馆120个床位大小。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个“太空酒店”呢,你愿不愿意去住呢?
▲比洛奇 B330,充气型的空间站模块,可以任意搭载在成型的空间站上用来拓展空间站的用途
2.可回收型火箭和载人飞船
在过去的50年里,波音公司一直从事与空间相关的活动。目前,该公司正与NASA合作,致力于开发太空运输工具,将人类从地球运送到火星。此外,波音还正在开发一种可以直接在轨道上组装的模块空间站,可以保障人类在太空中较长时期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我国航天产业在多个领域已经步入了商业化进程。近年来,伴随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以及“互联网+航天”的产业升级变革,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中国航天领域在商业航天方面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上游主要为卫星制造企业,代表企业有智星空间、零重力实验室、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等;行业中游主要有卫星发射企业及地面设备制造企业;行业下游主要为卫星应用及运营企业,代表企业有航天世景、华力创痛、北斗星通及中海达等。
——产业链占市场规模比重: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环节各占行业总规模的45%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产业链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环节各占行业总规模的45%,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占行业总规模比重较小,分别为7%和3%。
——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制造约占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的7%,种类繁多
卫星制造约占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的7%,卫星有效载荷种类多、客户需求差异大,致使卫星种类多、数量少,难以进行批量生产,从而进一步导致卫星制造成本升高。卫星根据重量可划分为大卫星、小卫星、微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皮卫星及飞卫星,商业航天多采用低成本的小卫星。广义的小卫星是指重量低于1000ka的人造卫星,具有研制周期短、发射方式灵活、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中游卫星发射:卫星发射约占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的3%,我国航天产业主流运载火箭为化学火箭
卫星发射是连接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的中枢环节,卫星需搭载运载火箭发射进入轨道后才能发挥作用以产生价值。运载火箭根据能源动力可划分为化学火箭、电火箭、核能火箭、太阳能火箭等,其中化学火箭是中国航天产业主流运载火箭,化学火箭主要包括固体火箭及液体火箭。我国我国航天产业主流运载火箭为化学火箭。
——中游卫星地面设备:卫星地面设备包括网络设备与消费设备
航天科技作为人类未来的远景平台,在60年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斯波尼克一号人造卫星成功,揭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在后续美、中等国航天梦的推动下,实现了登月、空间站,探测火星,飞离太阳系等一系列宇宙探索任务。并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经验,以及培育了大量航天领域的人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随着,航天产业的技术成熟,人才充沛,商业航天因此酝酿而生。
目前,航天商业模式方向,主要以政府外包的方式向社会航天企业购买技术服务,项目分为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发射任务等。而未来民用的商业航天,主要分为:通信,微纳卫星以及太空旅游等项目。在该领域,美国率先第一个吃螃蟹。其中,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作为商业航天的代表,与NASA展开深度合作。除此外,俄罗斯与欧盟以及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
面对千亿级美元商业航天市场,谁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有竞争,才能够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打破垄断,促进航天市场机制,激发社会高新企业经营的能力。虽然,商业局面有了,但是由于准则门槛比较严,将会对参与投标的商业航天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SpaceX公司奋斗了13后,才拿到了航天任务资格证。后来居上的公司,将同样面临诸多困难。
商业航天前景一片光明,但在资金方面投入也是非常的大。据中国蓝箭航天张昌武接受采访透露,前期研发的投入成本高达4亿元人民币,待到产品量产阶段,还需要更大的资金扶持。商业航天公司要想解决资金问题,只能通过融资计划进行。前提需要拥有核心技术产品,比如:火箭发动机。
1.降低发射成本。
2.发展微纳卫星。
近年来,“珠海一号”、“吉林一号”等多颗民营商业卫星相继发射,航天科技集团长城公司在国际公开招标中胜出,我国商业航天活动屡获突破。国内商业航天是值得挖掘的蓝海市场。
国外比中国更早的开始商业航天,从国外商业航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据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2015 年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2464 亿美元,占全球航天经济的76%。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统计,美国与欧洲是全球商业航天市场领导者,2016 年分别进行11 次、8 次商业发射,而中国尚在起步阶段;从载荷来看,通信(占比最大,49%)、遥感(增速最快,CAGR 53%)是商业航天的两大核心应用领域。近年来,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增长强劲:2013~2016 年,SpaceX 市占率从13%提升至37%,快速崛起为全球航天新势力。
我国商业航天供需两端均有较好发展条件。1)供给端:我国航天发射、卫星制造服务行业发展顺应全球航天产业大势。一方面,据FAA 估算,长征十一号单次发射价格530 万美元/次,性价比较为突出。但是这一价格对比国外优秀企业还是较高。2013 年,SpaceX 以0.56~0.62亿美元/次的发射价格进入商业发射市场。在全球商业航天成本及商业发射价格逐年下降的新业态下,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将从研发制造、运营管理等层面减少成本。
另一方面,微纳卫星发展迅猛,这些微纳卫星技术要求偏低,则主要依靠民营企业来推动。我国民营企业迎来进入航天领域的契机。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成立火箭公司,打造航天运输及商业火箭发射平台;航天科工集团亦发布五大商业航天工程计划,进军商业航天市场。此外,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不断涌现,蓝箭科技、
零壹空间分别发布火箭发射计划,欧比特“珠海一号”、长光卫星“吉林一号”均已成功发射。在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与规范下,我国各项商业航天计划中长期前景向好。
NASA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还在服役吗
你想说的问题以及意思我是领会的!那就是中国为之骄傲的星际建设的设备究竟有什么用。
射电望远镜拓宽了人类社会能力的视野,可以对遥远天体的现象以及存在作出观察。有观察得出理性的判断。可以说这个判断需要长时间的信息观察基础上的判断,中国的这套装置目前世界第一。。。
射电望远镜能力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天文界所熟知并运用到科学探测上。不可避免的就是信息的采集以及采集的精度,位置对应的问题!可以说就地球在不停的旋转,固定模式的巨大天线的焦距,焦点问题就够繁琐的确定了。也就说此类望远镜必须在动态的环境中完成所谓的观察。这就要具有相应的观察束缚软件的伴随了,并且要有信息成像编辑软件。没有这些软件。再大的望远镜也只是一只可以扫视宇宙的设备,而不能够对具有课题性的宇宙远处的固定点观察。
美国也有这么一个巨大的射电望远镜。据说好像已经成为废铁一堆。。。
所以啊!人们开辟了第二观察宇宙的窗口,太空望远镜。不得不说你的担心和忧虑是现实的!
这开始让人觉得是一种太空厄运。继NASA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因陀螺仪故障进入安全模式之后,现在,该机构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CXO)也进入了类似的保护模式。NASA于当地时间周五宣布了这一消息,不过进入保护状态则发生在周三。
据悉,当CXO进入安全模式之后,它切换到了硬件备用单元,另外它还对其太阳能面板进行了定向以此来收集最大的阳光并还将其镜面指向了远离太阳的地方。
NASA表示,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显示,进入安装模式是此类事件的常规表现,目前所有系统都在按照预期运行、科学仪器也都是安全的。现在,该机构正在调查这一模式转变的背后原因。
CXO是NASA为用X射线观测类星体、超新星和黑洞等遥远太空天体特征而设计的。这是NASA Great Observatories项目的一部分,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也都在内。
而跟哈勃一样,CXO的使用寿命也远远超过去了预期,该太空望远镜目前已经服役了19年时间,而在最初的计划中它只需要运行5年。NASA已经将CXO的最后使用期限延长到了2024年或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