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上海男篮电视转播吗
上海电视台不转播cba上海男篮的比赛。
2022—2023赛季cba的比赛,上海电视台都不转播比赛,包括有上海久事大鲨鱼的比赛,原因是与cba公司没有达成版权协议
山东体育频道为啥不播山东高速男篮比赛,而转播欧州的篮球赛
转播权被咪咕视频买断,山东体育频道要想转播山东高速男篮的比赛必须花钱买转插权,卖方大概要价太高,电视台不愿出高价买转插权,或许谈判正在进行中。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电视台的生计越来越难。
肯定是不愿花钱买版权或者是价钱没谈拢,暂时没有转播权,这种情况你转播是要吃官司的。
广东体育频道这点就做得不错,三支队(广东、深圳、广州)都会转播,如果场次重叠,就优先转播广东队,其他两队延播。
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5的篮球解说员于嘉,满口夸张的北京腔解说你喜欢吗
以前网络还没普及的时候,看篮球的渠道就只有CCTV5 ,最熟悉的主持人就是于嘉、杨建、刘星宇。刘星宇主持的篮球公园最好看,杨建说比赛不如于嘉说的多,也导致了他的解说风格受到很大的争议。
地道北京人——于嘉
于嘉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题目中有人说他在解说比赛的时候有一口京腔。于嘉不是篮球运动员出身,也不是专业的播音主持,但是他凭借着对篮球的喜爱和出色的语言天赋,在主持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19岁就采访CBA总决赛,00年就代表中央台,前往亚特兰大解说全明星赛……可以这么说,在CCTV5篮球解说的主持人当中,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争议点在哪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随着于嘉解说的比赛越来越多,伴随着他解说风格的争议也被更多的人讨论。
- 京腔解说引人反感。于嘉的解说有着浓郁的北京口音,也就是我们说的京腔,很多球迷听起来都觉得不习惯,正常的比赛听他一说就有一种夸大的感觉在里面。并且他有时想幽默一下,讲个笑话,由于口音太过于官方,总是显得有些尴尬。
- 喜欢讽刺。其实于嘉以前身上并没有那么多的争议,但是当易建联刚进入NBA打球,他讽刺易建联表现差,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球迷讨厌。
拥有了加内特总冠军的几率变大了,拥有了阿联状元签几率变大了。
阿联能够提升29支球队的实力,而加内特只能提升一支球队。
3.插嘉宾的话。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经常在看他们解说的时候,当嘉宾正在解读比赛的时候,他总是会插话,让嘉宾无话可说。苏群在跟他搭档的时候被插话,每次都显得特别无奈。
球迷理性看球
现在作为球迷的我们,看球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了,反而看CCTV5的人逐年变少。对于于嘉的主持,现在接触的越来越少了,希望他的解说水平变得越来越高,被更多的球迷喜欢。
12年球迷的90后,主打03一代,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如果喜欢请关注我,欢迎评论发表你独特的见解。
北京腔是什么?
于嘉说的不是吧😓
现在我们北京城里已经很难听到北京腔了,有一天我在虎坊桥吃饭,边上桌有两个南城老哥在聊天,我真心多要了两瓶啤酒,就为了多听会儿他们说话
作为一个普通的球迷,我对篮球解说员谈不上喜欢与否,只能说接受吧。
于嘉作为一名经常驰骋于央视5的篮球解说员,他的解说风格一板一眼太过拘谨,很难让人喜欢。我不确定什么是北京腔解说,更不知道什么是夸张的北京解说腔。不过于嘉的解说确实是从一开始到比赛结束,都没有太多的节奏变化。当球迷看比赛时,就像是在听机器人朗读文章,很难有代入感。
因此,当央视5只有于嘉一个人解说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切换到别的途径看比赛。我们当然不是因为他的口音而转换阵地,实在是出于他的解说风格!
于嘉是我见过所有央视体育解说员中最差的,没有之一,他充其量只能算栏目主持人。他也许接触过篮球,但绝对算不上兴趣更谈不上热爱,不论做什么解说没有十年八年的亲身经历的积累,对这项事物有个彻头彻尾的了解,伱听后只会感觉到他说的不得要领,于嘉的解说就是那种迎合场面的话,还冒充内行,他对篮球运动本身及运动员的特点(除为节目准备的资料外)缺乏最基本理解,与只见过一次篮球比赛的人并无二致。
篮球解说老徐算懂点的,张卫平顾忌太多,没劲。
辽宁体育频道男主持人名单
小马,从2001年开始解说辽篮,后来辽篮,辽足,女足,女篮,女排甚至斯诺克都上去解说,辽宁电视台全能解说员,解说辽篮超过21年。
杨晓,主持体育新闻和天下体育。大概从04年开始主持辽台体育新闻。
晓琳,01年左右开始主持体育新闻。
邓慧巍,03年左右主持体育新闻。
李洪庆,97年左右主持体育新闻,后又开始解说辽篮和辽足,2001年转为幕后,后改行去辽篮俱乐部当了总经理,不过目前又回到了辽宁广电。不清楚会不会回去主持。
目前辽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和解说员都是从业二十年上下的老面孔,缺乏新人也没有啥明星解说员,优秀的主持人不少都去外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