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17剧情解析
《1917》是一部由萨姆·门德斯执导,科林·费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主演的战争类电影,于2019年12月25日在北美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1917年春,一战时期,当时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那里设置了地雷和狙击手作为陷阱。英国军队在与德军长期的僵局后,寻找机会消灭对手,计划进攻兴登堡防线,在最后关头才发觉这是德军的陷阱。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和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饰)两位年轻的英军士兵奉命去前线传达命令,与时间赛跑,冒险进入敌区要求停止袭击德军,这不仅仅是为了拯救1600名英国士兵,而且布雷克的哥哥也在前线。
1917电影名字什么意思
1、影片《1917》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2、《1917》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上映。
3、电影《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
1917是中国导演的电影吗
1917不是中国导演的电影。
《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1917至1949年有什么电影
1917至1949年期间,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拍摄了许多经典的电影,以下是一些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著名电影:
1917年美国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该片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渔光曲》于1934年上映,它参加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并获得了荣誉奖。
抗战期间,也有很多有意义的抗战电影诞生,例如1938年的《保卫我们的土地》等。
1941年的美国电影《公民凯恩》被广泛认为是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1948年的美国电影《失去的周末》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大学期间拍摄的一部短片,为他赢得了第一个奥斯卡奖。
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电影,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内,全球范围内拍摄了大量的电影,这些电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背景。
电影1917又叫什么名字
《1917》又名:1917:逆战救兵(香港)、一九一七。
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上映。
1917英语电影赏析
1917电影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战争史诗片,其以镜头绝技和富有感情的表演驰骋于一战的欧洲战场。
导演们使用了一条连续的镜头,始终紧贴着主角,为观众呈现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们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画面的渲染非常真实,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细节和场景。
剧情的发展非常紧凑,充满悬念,加上人物性格的深度描写,使它成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
1917电影主要内容
《1917》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该片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
1917电影剧情介绍
1、影片《1917》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2、《1917》于2020年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8月7日在中国上映。
3、电影《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由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
如何评价电影《1917》
楼主、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影视领域创作者高黑瘦大叔!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一战题材电影,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影片故事很简单,两名英国士兵接到上级命令,深入敌后为先头部队传递停火情报,中途死了一个,剩下男主角一人,不畏艰险,一路开挂,使命必达。导演对战争场面的刻画以小见大,着重烘托英军的厌战情绪,以及紧张的战斗氛围,长镜头运镜彰显功力。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评选,本片有较强的竞争力,至少也能拿到一个最佳摄影单项奖。五星好评!
PS:两个小瑕疵,一是男主角在过断桥时,进入建筑物遭遇德军,被打中胸口,结果脑袋着地,只是把头磕破了,身体完全没受伤,这挂开得太明目张胆了。二是影片前段,男主角被绊雷炸,房子都快塌了,他居然一点事没有,眼睛进了点灰尘,洗了洗就满血复活了,看来德国人的绊雷只炸房子不伤人。
《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讲述1917年春,正逢一战时期,当时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那里设置了地雷和狙击手作为陷阱。两位年轻的英军士兵接到命令,要在8小时内跨越9英里,穿过敌占区,向一支即将踏入德军陷阱的英国部队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
个人觉得《1917》天然带有双重矛盾。
它是技术向电影,但在“一镜到底”的概念确立之时,它就是一场技术冒险。
《1917》没有选择展现大部队进攻的宏大场景,而是将镜头聚焦到两位普通士兵身上,跟随着他们奔跑、躲藏,跟随着他们的眼睛去看战场的断壁残垣,听士兵们的对话、抱怨,用各种各样的细节,让观众在脑海当中自行演绎出残酷的战场。
主人公之一斯科菲尔德前半程显然带着对任务的抗拒和抱怨,质疑同伴布雷克为什么要挑上自己,厌战的他,对于荣誉的态度也很是冷漠,可以直接把勋章换酒喝。直到布雷克牺牲,那份拯救同胞的信念才让斯科菲尔德一往无前,顶着枪林弹雨前行、与敌人肉搏、以超强的意念去传达命令。
他们都在时刻提醒着人类:
战争毫无意义。
《1917》是一部较为特殊的影片,以长镜头创作战争题材,尤其是聚焦一战,这在过往战争片中是极为罕见的。此外,不管是以小人物视角传达出的反战主旨,还是技术实验下对沉浸式视听的新探索,这部被誉为21世纪最美的战争片,自然有着它独特的迷人之处,金典之处。
《1917》的故事其实很简单。1917年一战期间,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后,长期与德军僵持的前线英军准备进攻兴登堡防线,消灭对手,但他们并不知这是德军的陷阱。关键时刻,两名士兵被派往生死前线传达“停止进攻”的命令,他们要越过敌人锋线和战壕拯救1600名战士的生命,时间只有8个小时
电影《1917》讲述的是,两个只有16岁的年轻士兵要去执行一个,几乎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穿越到敌军防线后方,向英军传达紧急命令,取消原定进攻计划,这关系到1600名英军士兵的生命,这1600名英军当中还包括布莱克的哥哥。
影片没有特别宏大的战场画面,主要就是这两个士兵在这8小时内,穿越敌军防线去传达命令的过程。最后虽然black死了,但任务完成了。虽然没有太多残酷的枪炮战争场面。却显出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无辜。
影片号称一镜到底,没有太多的剪辑。这种拍摄手法对摄影和演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个演员状态不到位都要重新拍,对观众的代入感也很强。
整个电影还呈现出了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
让你看完之后也能够感受到主角所经历的一切,仿佛跟自己经历过一样。16岁花一样的年纪却上了战场。去完成这样的死亡任务。
每次看完这样的电影,都会觉得生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有吃有喝不用打仗,活着就很好。
《1917》
该片是由著名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乔治·麦凯、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领衔主演的电影。影片讲述了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一战时期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深入敌军内部送一份绝密情报,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1600人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
评价这部电影,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说:
- 首先是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
其实这部电影本身故事很简单,1917年的春天,在一战的法国战场上,两位士兵被派去敌军深处执行一个送情报的任务,这个任务能挽救1600人的生命,只有8小时的时间,看似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17》是采用时间同步的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整部电影由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构成。虽然《1917》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镜到底,仍然是由多个长镜头拼接而成,但是作为第一部采用一镜到底呈现形式的战争片,已经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拍摄手法首先带给观众的就是超强的沉浸式体验,当看着主人公终于步入狭长而拥挤的战壕,长镜头重新拉回,随着主人公焦急地奔跑,然后开始整个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横向穿越。他不惜生命的奔跑,唤起了我最深刻的内心波动。这种给人的感觉,可以说是一场视觉和感知的盛宴!
2.其次就是电影本身的故事
其实这个送情报的故事听起来非常简单,感觉有一种不想观看的感觉,但是在导演的组装下,从前线到终点的前线,从战壕到农庄再到黎明中的炮弹盛宴,从瀑布、河流、森林,转场到最终的前线,每个场景设定都深入人心。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是当主人公从昏迷中醒来,他眼中看到的刺眼而美丽的太阳光映在变成断壁残垣的焦土上,以及最后迎着炮火的一跳,演绎了一出经典的末日美学。
《1917》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和最佳摄影奖,在英国电影学院奖上,一部电影更是包揽了最佳影片、导演、摄影、特效在内的七项大奖,成为最大的赢家,更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
综上,《1917》绝对是本年度最有竞争力的影片之一,也是喜爱战争片的观众必看佳作之一!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1917》由《美国丽人》导演萨姆·门德斯执导,背景在一战期间,两名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乔治·麦凯 饰)和布雷克(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饰)受到指派,被要求完成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影片由众多大腕加盟,比如“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安德鲁·斯科特、马克·斯特朗等,但影片主要焦点是两个年轻士兵,众多大牌沦为“配角”。
《1917》是部“伪一镜到底”的电影,镜头跟随两个士兵,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之间来回切换。这种拍摄方式,最突出的就是“沉浸感”,观众仿佛跟主角一同在战场匍匐前行。
影片找来好莱坞知名摄影师罗杰·狄金斯,用突破性的ALEXA Mini LF摄影机进行动态拍摄,试图展现无间断单镜头拍摄效果。
尽管《1917》总体口碑不错,烂番茄90%新鲜度,但先期仍存在争议,主要焦点在叙事的薄弱、以及花哨的技巧是否喧宾夺主这一点上。
不过,没有看到全片之前,真的不好评判!该片有望在内地公映。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1917》作为一部电影,把电影技术和电影艺术做到了完美的融合,是人类电影工业的最高体现,其看似单薄却又充满意趣的剧情,表现出了看似不太宏大却又十分厚重的主题,属实是难得一见的电影佳作。
故事线极其简洁:讲述的就是两个士兵要在8小时内穿越敌对区,去向前线送出一封信,以此拯救1600条生命。 多像是一个游戏桥段,要突破层层关卡,最后打完通关,这让观众有一种很强烈的沉浸感,让你欲罢不能。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它毫不间断、一镜到底的长镜头。《1917》中,萨姆门德斯艺高人胆大,在运动长镜头的加持之下,依然完成了高超的场面调度,摄影机跟随主角的变化移动,让电影画面有了游戏的质感,给观众带来了沉侵式的观影体验。而且由于剧情上的时间变化,主人公从白天到夜晚,这对摄影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又要完成长镜头,又要呈现出观影美学,这拍摄难度可想而知,结果是人家做到了。
现代电影中的长镜头,因为特别且稀有,往往可以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像是《金牌特务》的教堂大屠杀,或是再长一点的《一尸到底》,甚至还有几乎全片都使用长镜头、再透过剪接「伪一镜到底」的《鸟人》,《1917》也是属于这个类型,而因为都在外景拍摄,让它难度变得更高。
一镜到底很容易只专注在主角身上,去特写他的一举一动和脸部表情,但《1917》的镜头除了跟随主角,还会不定时的全景环绕,让你在不熟悉的环境下仍然保持全知视角,再回到主角身上感受战场上的压力。最明显的地方在于很多一镜到底的追逐戏跟拍,是从侧面或背面的视角拍摄,但《1917》很多场的「长跑」都采用正面拍摄,明确让你知道敌人的位置、四周的环境以及主角的情绪,反倒制造更多的紧张不安。
另外在拍摄上有几处刻意安排的场景,让流畅的画面增添了美感、诗意和恐惧。像是盛开的樱花树,那随风飞散的花瓣在电影的前后都有出现,只是同行的伙伴已不在,风景的永恒凸显了世事无常。在水中跋涉时会出现成堆的浮尸,在这么惊悚的景象前主角们却只能视若无睹的往前,甚至踩在尸体的上头前行,让人感受到他们必须完成任务的急迫。
开场与结尾做了个呼应,都是主角倚靠着树的画面,尤其最后战场上的这棵树出现的极为突兀,却一点也不影响合理性,它让观众在一番折磨后获得了安全感,如此不是为了美而美,而是为了增添情绪的拍摄更为高明。
《1917》出色的第二点:节奏。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往往不是从头到尾都是高潮,而是会适时的放置「休息站」,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整体下来才会是好的观影体验。高潮的部分不用说,看完《1917》根本就像跑了10圈操场一样累,而休息的部分《1917》不像大部份的电影是拿来解说剧情,而是好好的聚焦在角色上,让观众可以好好的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布雷克说着笑话,舒缓史考菲的紧张,在最后提到他是个贴心的人的时候,这段安排就成了一个记忆点。
在难民家中的短暂停留看到史考菲与女婴的互动,在最后才知道原来有家室在远方等着他回家,这时更能理解他之所以如此照顾女婴的原因,这些片段都有助于观众在空档中休息,同时建立情绪厚度,再加上配乐的提醒,让观影者就像士兵一样知道何时该出发,何处该休息,节奏分配的相当准确。
花香可以掩盖尸体腐烂的恶臭,但是掩盖不住战火的硝烟,倚靠大树,不管是闭目休息还是翻看照片,都是对回家的期望。《1917》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战争类型电影,电影中很少展现两军交战的惨烈的场景,而是通过战后遗留下来的尸体、环境等来展现战争的残酷。
在影片一开始时,战士们休息时的鲜花草丛与战壕战场形成的鲜明对比,夜晚光影变化的废墟与逃离废墟后白天的圣歌树林也是一段明显的对比画面。斯科菲尔德穿过废墟,铺满火焰的画面中是十字架和斯科菲尔德的剪影,这似乎是影片中美学表现的高潮,明显带有宗教意味的表现罪恶与救赎,却又显得不那么真实,就像《美国丽人》中躺在铺满花瓣的空中的女孩,似乎成为了表达某种条件而产生的必要零件。
逃离废墟的斯科菲尔德在湍急的河流中起起伏伏,当他停下时,被大树拦住的尸体已经被水泡的面目全非,然而主角对此已经毫无反应,他只是依靠这些尸体为自己找到生路。重获新生的斯科菲尔德爬上了鸟儿婉转低鸣、树林绿意盎然的岸边,战前的士兵唱着怀念家乡的歌曲,却空灵的好似对心灵的救赎。不去表现战争中残酷厮杀的场面,仅仅使用战前的宁静安详与战后城市废墟就已经把战争的残酷描摹出来。
《1917》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足够的震撼,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这是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影片,十分值得一看。